不懂帐篷的通风结构,睡不了干燥的安稳觉
处理好通风冷凝问题,才能在行山中睡个好觉。图片来源:climbing.com
帐篷的通风结构各不相同,单层帐篷与双层帐篷的结构设计对应了不同的通风原理。通风不畅带来的冷凝与闷热,都会影响户外的舒适性。了解帐篷的通风结构,避免露营时一身潮湿的狼狈。
户外帐篷的使用中,通风是件细致而重要的工作,良好的通风条件是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保障。通风不仅仅依靠帐篷本身的结构设计,同时也需要良好的营地意识,户外习惯等非硬件条件。
为什么帐篷需要通风
闷热--在帐篷缺乏通风的情况下,闷热的环境自然造成不适。
冷凝--相较于呼吸沉闷,治理冷凝才是帐篷通风的首要原因。
很多山友都遇到过一觉醒来帐内潮湿或者积水、内帐结霜、装备潮湿等现象。这些现象的产生,往往都是因为冷凝。
冷凝,即在帐篷内温度高于帐篷外的情况下,因通风不畅或空气湿度过大,导致帐篷内水气凝结的现象。它不仅会使帐内环境潮湿,还会影响羽绒制品的使用,破坏帐内的保暖与舒适。
冷凝是帐内外温度差的结果,图片来源:vango.cn.uk
冷凝成因--很多情况都会造成帐内冷凝,包括潮湿的环境、晨露、降温、降雨以及自己的身体和装备,甚至门厅里生长的植物。
在露营环境下,帐内冷凝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:
· 天气:高湿度天气,低温天气,下雨天气都会导致冷凝。
· 人体:人体呼吸和汗水蒸发都会带来大量水气,一个成年人在一天时间里的呼吸和排汗会向空气中释放至少一升水。
· 潮湿装备:帐篷内存放的潮湿装备也会在蒸发中释放水气。
人体本身就是帐内水气的重要来源,图片来源:vango.cn.uk
治理冷凝,需要空气流动。而空气流动则需要依赖帐篷良好的通风结构和通风环境。
帐篷的一般通风结构
帐篷的通风结构有以下设计:
开门--帐篷的开门方式带来的通风效果各有不同,通常双侧开门的帐篷通风效果好于单开门帐篷。但多数情况下,如蚊虫肆虐,或风雨天气时并不能打开帐门。
环境许可时,打开帐篷门就是很好的通风。图片来源:ukclimbing.com
前厅--很多帐篷的前厅设计都可以卷起,通过橄榄扣固定,在天气情况许可的情况下是很好的通风口。
打开前厅的希尔伯格安吉(Hillberg Anjan2),图片来源:hikeventure.com
网眼结构——帐篷上方或者侧方的网眼结构设计,或一些双层帐大面积的内帐网眼结构,都是为了更好的形成空气流动。
只搭建了外帐的Mountainsmith莫里森(Mountainsmith Morrison),很多帐篷内帐都有网眼结构。图片来源:techcinema.com
通风孔-- 一些帐篷会在顶端设置可开合的通风孔,产生类似烟囱的作用。它的原理是温暖的空气由于密度小,携带的水气多,较易从上方排出。
REI 半圆顶2(REI half dome 2)外帐的通风孔特写,并非每一款帐篷都会在顶端专门预留通风孔,图片来源:switchbacktravel.com
由内帐和外帐构建的双层帐是种经典设计。但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,部分帐篷开始采用一体化的一层帐布,希望同时解决防水和透气问题。特别在轻量化浪潮的兴起下,曾经销声匿迹的单层帐,又开始起死回生。
双层帐篷
通风结构和原理--传统双层帐篷采用内外帐设计,内帐是透气不防水材质,外帐是防水不透气材质,主要是为了解决水分内部凝结问题。当水气滤过内帐,从外帐底部空隙或顶部通风口排出,一旦产生冷凝,水可通过外帐壁流入地面。
双层帐篷一般都有门厅设计,内帐置有网眼,有些外帐还有专门的通风口。
双层帐篷是经典的内外帐结构,图为MSR 胡巴(MSR Hubba NX)有外帐与无外帐两种状态,图片来源:sectionhiker.com
通风原理--理论上,水气会穿透内帐材料在外帐内表面凝结,随着内外帐之间的空气流通得到排放,或沿着外帐内壁流到地面。因此,为防止水从外帐内壁流入内帐,内外帐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隙。
希尔伯格(Hiilberg)隧道帐的通风设计,左一为安吉(Anjan)的通风示意图,中间为纳洛(Nallo)的通风示意图,右一为纳玛提(Nammatj)通风示意图。图片来源:Hillberg.com
优点--
· 内外帐是一种经典设计,在空气流动性好的情况下是有效的。
· 绝大多数内帐经过轻度碳氟化物处理,具有一定的防水性,在温暖干燥的晚上单独搭建也无妨。
· 双头外帐拉链可以在外帐门上留出开口通风。
局限--
· 只有内外帐空气流通才能实现防凝结,因此无风且潮湿或无风寒冷的天气时效果会局限。
· 内外帐必须保持空隙,若外力作用下内外帐贴合,则会出现冷凝潮湿。
适用——较温暖的潮湿环境下,也可只使用内帐或只使用外帐搭建。
单层帐篷
单层帐篷不区分内外帐,只有一层帐布,材料往往是这种帐篷透气性的关键。
单层帐篷分为防水透湿单层帐和不透湿单层帐。前者利用“防水透气材料”的特性,只需要一层帐同时解决防水透气问题;后者材质只有防水功能,往往利用开放式的搭建解决透气问题。
防水透湿单层帐
通风结构--防水透湿单层帐采用防水透湿一层面料搭建,一般会预留一些通风孔,门厅也能透气。
通风原理——使用独特的材料,比如Gore-Tex材料或Event材料。
一种优质的防水透湿材料,在防水的同时具备透气性,图片来源:gore-tex.com。
优点--比双层轻,易搭建,寒冷干燥冰雪环境表现优异。
局限--
· 由于没有外帐内帐间的空隙,风无法从外帐底部吹入,所以更为沉闷。
· 这类帐篷多比较低矮,空间小,水气更容易聚集。
· 潮湿环境下不具备足够透湿效率。
适用--寒冷干燥冰雪环境,高海拔攀登。
Exped 北辰(polaris)是一款防水透湿单层帐,冰雪干燥环境表现优异。图片来源:campsaver.com
不透湿单层帐
通风结构——单纯依靠通风孔或门厅,有些不透湿单层帐的侧壁和帐底之间有纱网连接,用于排冷凝水。一些不透湿单层帐没有帐底(比如绝大多数塔帐或者天幕),水冷凝后直接流入地面。
很多塔帐都是无帐底设计,冷凝水直接流入地面。图片来源:outdoorukraine.com
通风原理--温暖空气密度小,上升后从通风孔排出,或从开放空间直接排出。
优点--比防水透湿单层帐更轻。
局限--
· 湿度大或下雨时,帐篷内部水分凝结十分严重,雨天甚至会形成雾气。
· 空间较为封闭,更容易产生冷凝。
适用--干燥环境露营,对帐篷搭建有要求的场景。
关于单层不透湿帐篷的实际使用,有一段非常好的文字,作者在横穿羌塘的时候使用的就是一款单层帐篷:
夜间温度基本在–15℃—–20℃之间,帐篷内温度在–10℃左右。一体式单人帐的好处就是限制了空气流动易于保温,缺点同样大,就是结露现象严重,每天早晨帐篷里的冰霜有半升之多,穿衣服时先把连衣帽戴上,不然冰块呼啦啦的往脖子里掉 (来源:北方的空地)。
羌塘清冷的早晨,图片来源:杨柳松
内帐结露严重,每天都清理出近半升的冰霜。图片来源:杨柳松
单双层帐通风总结
单层帐篷尽管有材料学的进步,但在抗击潮湿环境和冷凝方面,依旧比不上双层帐的经典设计。不过,它的体积与重量是很大的优势。
双层帐篷抗冷凝普遍优于单层帐。
只有内外帐空气保持流通时,内外帐设计才能发挥防冷凝作用。
即使是防水透气材料也会有透气效率问题,在潮湿环境里透气速率往往比不上冷凝速度。
在潮湿无风的环境里,没有任何手段能完全阻止帐篷内的水分聚集,无论单层还是双层帐。不过,单层帐的下部没有双层帐内外帐之间空隙一样的开口,冷凝会更严重。
在温度低于0℃的寒冷环境里,若内帐温度足够低,水气就会直接在上面凝结成液态,若温度再低一点,水气会直接凝结成为霜,早上起床时带来的热量会导致落霜。
如果你经常在潮湿环境里露营,一款内帐采用防水透气材料,外帐较高位置有透气口,外帐采用双头拉链的双层帐最为理想。
预防冷凝指南
时刻保持帐篷通风——打开通风口,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打开门厅。
把湿物品储存在外面——如果天气允许,把湿物品擦干后储存在外面。存放在营地专门储物的塔帐内也是很好的选择。
不要摇晃挤压帐篷——摇晃和挤压都会导致冷凝更快滴落,或偏离外帐的排水路线。
不要在帐内做饭——如果条件允许,尽量不在帐篷内做饭,既是为了安全也是防止产生大量水气,帐篷里可没有厨房中的排气扇。
不要在帐内使用加热器——尽量不要在帐内使用加热器,一旦帐内温度上升,会增加空气密度,增加水分的携带,加剧蒸发,且帐内外的温度差也会加剧冷凝。如果要保暖,可选择优质的衣服或睡袋。
在有空气流动的地点扎营——尽量选择空气流通较好的露营点。封闭的地点更容易产生冷凝,如果条件允许,请选择安全开阔,空气流通性好的地方扎营。
别离水太近扎营——湖泊,江河和大海等水域附近往往比较潮湿,尽量选择离水远一些的露营地。
准备一些干毛巾——在一些潮湿的天气情况下,背包里一块额外的干毛巾可以帮助你擦拭冷凝。
相关阅读
《不懂帐篷的结构,花再多钱也睡不好》——帐篷结构的实用介绍。
(全文完)
雪线之上,你和山野的连接
原创文章,禁止媒体抄袭和无授权转载,保留一切权利
文章某些图片无法联系到作者,如果有侵权,请您与我们联系